勇于逐梦才能“梦想成真”
【创新谈】
◎操秀英
近日,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“梦想”号正式入列。我们既振奋于这一“梦想成真”的骄人成绩,更感怀于科研人员敢于有梦、全力逐梦的精彩故事。
大洋钻探被誉为海洋科技的“皇冠”。此前,全世界只有两艘大洋钻探船,在过去的国际大洋钻探航次中,中国多以“参与者”的身份出现,不仅需缴纳高额费用,也无法自主组织航次。近年来,随着深海探测和研究的深入,我国科研人员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:必须拥有一艘自己的大洋钻探船!他们当然知道,这件事情非常难,但面对国家所需,就要敢于有梦,并下定决心努力去干。
有人说,搞科研,梦想是一切创新的起点。“梦想”号是这样,“两弹一星”、杂交水稻、载人航天、大飞机等也是这样。有梦想,才会有持久的动力,才会有奋斗的激情。“科技报国梦”,让邓稼先三十载隐姓埋名;“禾下乘凉梦”,让袁隆平与水稻结缘一生;“九天揽月梦”,将24名航天员38人次送入太空……
敢于有梦,更要勇于逐梦。科学的逐梦路上,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不行,没有百折不挠的定力不行。“梦想”号是首制船,无先例可循,且建造工程量是现有海工船舶的10余倍、科考船舶的数十倍。项目团队不畏艰难、积极攻关,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,突破10大类5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,使多方面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在科学研究的“无人区”,要实现“从0到1”的突破,离不开日复一日的“攻”与“啃”,需要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打击。和“梦想”号一样,我们的原创成果和大国重器,哪一个不是用坚持、毅力和汗水堆积出来的?
当然,逐梦路上的攻坚克难,也离不开集体的智慧、团队的力量。要看到,“梦想”号成功的背后,是150余家参研参试单位的共同努力,是12个攻坚小组的协同攻关,是3000多名建设者的日夜奋战。在我国开展技术攻关,有新型举国体制作保障,让我们能把各方面力量资源统筹起来,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”。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,也是我们不断取得科技新突破的一大法宝。
从“嫦娥”“天问”探索深空,到“蛟龙”“梦想”走向深海;从量子通信的领先突破,到5G技术的广泛应用……中国科技工作者用创新改变了中国,影响了世界。面向未来,我们有理由期待,勇于逐梦的中国科技工作者,一定会书写更多“梦想成真”的精彩故事。
中国


“掌”握科技鲜闻 (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)
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12月游戏版号公布:腾讯《怪物猎人:旅人》、网易《无限大》等过审
2024-12-25 04:08 - 企业转型战略显成效 LG电子荣登Interbrand全球Top 100品牌榜
2024-10-17 03:43 - 中国电信发布全自研视频生成大模型完成全模态体系构建 首届TeleAI 开发者大会在穗举办
2024-12-05 03:55 - “荆荆高铁”开通运营
2024-12-09 04:11 - 五菱版K-Car谜底揭晓!命名五菱之光EV:搭30kW电机
2024-10-16 03:37 - 美的 Midea 美的 471升十字对开四开门电冰箱,活动优惠仅需1740元
2024-10-14 03:57
推荐阅读